二十世纪是音乐史上乐种风格最多元也最歧异、纷杂的一百年,同时它也是音乐史上音乐品味变化最快,快到让许多人无法适应的年代。二十世纪承接了十九世纪绵亙了将近百年的浪漫乐风,也同时拥抱了开始於十九世纪末,延续到二十世纪初的印象乐派;在这同时,现代乐派也早已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间萌芽,由史特拉汶斯基和荀白克等人率先发难,推翻西方音乐先前三百年的美学基础,将规律的节奏、和谐的合声全都拋到脑后,标榜著真正属於工业时代,扬弃啟蒙时代以来所崇尚的单一美学标準。
这样古今并陈的年代,有拉赫曼尼诺夫、艾尔加、罗德利果这样以旋律动听,和声迷人的标準创作的作曲家;也有向工业和敲击取材的普罗高菲夫、以及向东方音乐借镜的德布西、拉威尔;延著这个发展,在法国很快地在二零年代就出现新一波的反动势力,一群以推翻印象派和声为理念的作曲家,自称「法国六人组」出现了,但随著二次世界大战来到,欧洲旧有的美学信念被粉碎,战后新一代作曲家拥抱新的科技和工业文明,迎接了另一种新声音,德国、法国和义大利不再是出产作曲家的主要国家,音乐核心国的地位旁落,由苏联、波罗的海三小国、波兰、美国等国训练的作曲家开始在国际乐坛闯出名声,卢托史拉夫斯基、葛瑞兹基、佩尔特、武满彻、顾拜杜琳娜、亚当斯、柯普兰、葛拉斯、盖西文等人纷纷出线,共同编织了二十世纪繁复多样的音乐样貌。